东肖街道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道行政区划
东肖是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管辖的街道,车牌闽F,长途区号0597,人口约3.20万(截至2011年),面积7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5个社区(行政村)
东肖街道概况
- 地名:东肖街道
- 隶属:新罗区
- 行政级别:街道
- 区号:0597
- 车牌:闽F
- 邮编:364000
- 区划代码:350802007
- 身份证前6位:350802
- 面积:72平方公里
- 人口:3.20万人
- 人口密度:447人/平方公里
东肖街道,隶属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地处新罗区南部,东邻曹溪街道,东南毗连适中镇,南交永定县坎市镇,西接红坊镇,北连西陂街道,东西最大距离1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7千米,总面积71.5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东肖街道总人口有3.2万人。
北宋时,属九龙乡表政里;1995年3月,撤东肖镇,设东肖街道。 截至2020年6月,东肖街道辖4个社区、18个行政村, 街道办事处驻菜园村。
2011年,东肖街道财政收入10026万元,比2010年增长18.5%。
东肖街道历史沿革
北宋时,属九龙乡表政里。
明代,为铁石乡表政里东坑社。
清至民国初期,仍为东肖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与黄坊并为东黄区,设龙前、溪圣、西园、西兴、永安5乡。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月,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设白土镇、龙兴乡、东安乡。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龙兴乡、东安乡并入白土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东红区。
1950年2月,东红区分设东肖、红坊2区。
1953年12月,设中民镇。
1956年,分中民、榴田、洋潭3乡。
1957年,撤区并乡,为东肖乡。
1958年,次年成立东肖公社。
1959年初,红坊公社并入东肖公社。
1960年1月,划属城郊公社,设东肖管理区,
1961月,恢复东肖公社。
1984年7月,为东肖镇。
1995年3月,撤东肖镇,设东肖街道。
东肖街道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东肖街道因相传古时,白氏先到该地开基,俗称“白土”,后取境内东坑、肖坑首字为名。
文物古迹
东肖街道境内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肖街道地理环境
东肖街道地处新罗区南部,东邻曹溪街道,东南毗连适中镇,南交永定县坎市镇,西接红坊镇,北连西陂街道,东西最大距离1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7千米,总面积71.5平方千米。
2011年,东肖街道有耕地7023亩,人均0.29亩。
东肖街道经济
2011年,东肖街道财政收入10026万元,比2010年增长1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9.5%;人均财政收入4133元,比2010年增长28%。
2011年,东肖街道农业总产值1.1亿元。东肖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甘薯、大豆等为主。2011年,东肖街道粮食产量3576吨,人均147千克,其中水稻3426吨,甘薯71吨,大豆9吨。东肖街道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花生、果茶。2011年,东肖街道蔬菜种植面积514.8公顷,产量12679吨,主要品种有小白菜、冬瓜、番茄、茄子、韭菜、葱、蒜、芹菜;花生种植面积15.3公顷,产量69吨,果茶种植面积89公顷,产量895吨,东肖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东肖街道生猪饲养量10.4万头,年末存栏6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5.4万羽。
东肖街道工业主要有建筑、建材、煤矿、纺织服装、塑料、运输、饲料加工、机砖等行业。2011年,东肖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7.29亿元,拥有规模有工业企业24家,职工187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3亿元,比2010年增长48.7%。
截至2011年末,东肖街道有商业网点510个,职工1173人。2011年,东肖街道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116万元;有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619万元。出口总额2567万元,主要产品为建材。
东肖街道风景名胜
东肖街道景点有红场纪念碑、后田暴动纪念馆、邓子恢纪念馆、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以及苏区主题公园。
东肖街道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东肖街道是福建省龙岩市著名的老区、侨乡,位于新罗区南部,距区政府8千米。面积73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办事处驻菜园。319国道过境。东肖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肖镇是闽西著名的老区和侨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副总理的家乡。该镇位于龙岩市西南部,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省道福三线、龙岩大道穿行而过,交通便利,属于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组团。全镇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下辖十八个村,总人口23586人。
现形成8000亩的经济林地、年出栏6万头的生猪基地、复种面积达9000亩的蔬菜基地和年加工量上千万斤的花生加工基地。该镇区位优势明显,邮电通讯发达,能源供给充足,社会治安良好,投资环境优越。省级开发区——龙岩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9年5月29日在该镇开工建设。两年来,该镇共签约项目16个,引进资金6000多万元。1999年被市政府评为“乡镇企业新增投入先进单位”。
-
沿革
明代为铁石乡南表政里东坑社的白土、肖坑、西坑和城区南郊的古田洋等村落。清代至民国初为东肖社全境。民国18年(1929)6月至翌年12月15日,民国21年4月10日至10月17日,建立东肖区苏维埃政府,辖12乡。民国22年,与黄坊并为东黄区,设龙前、溪圣、西园、西兴、永安5乡。次年属第五区。民国26年3月,属第二区,设白土办事处,划永安、溪圣、西园、前潭、龙前、西兴乡联保。次年缩为安园、溪圣、复兴、龙前乡联保。民国30年12月设白土镇,辖寨李、黄邦、连甲、溪兜、溪坝、连圣、盂头、复兴、菜园、桂园保;还有龙兴乡的湖邦、肖坑、榴村、后田、邦口、雷隔、泉井、聚源、龙聚、东窟保和东安乡的田洋、永昌、罗星、曲潭保。民国33年龙兴乡、东安乡的所属保并入白土镇,划寨李、黄邦、溪坝、湖邦、连圣、菜园、龙聚、桂园、泉井、后田、榴村、雷隔、田洋、永昌、曲潭、东窟、肖坑、盂头18保。
1949年11月,为东红区的中民、洋潭、榴田、溪兜、龙泉5村。1950年2月分设东肖区,辖中民镇、溪圣、榴田、龙泉、洋潭乡。1956年分中民、洋潭、榴田乡,属附城区。1957年设东肖乡(县直属)。1958年成立东肖公社。1959年红坊公社并入东肖公社,翌年并入城郊公社,设东肖管理区。1961年恢复东肖公社,辖肖坑、隘头、榴坑、后田、东窟、龙丰、龙聚、邓厝、后埔塘、坝桥、泉邦、湖洋寨、联邦、隔顶、李家、黄邦、菜园、盂头、连圣、溪连、曲潭、洋潭22生产大队、181生产小队。1984年改设东肖镇。1987年,面积73.06平方千米,总人口226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34人,辖18村、186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地白土圩,距市区7.5千米。1997年,面积73.1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隘头、肖坑、菜园、东堀、后田、联邦、龙泉、邓厝、盂头、连圣、洋潭、曲潭、黄邦、邦山、湖洋寨、隔顶、榴坑、溪连18个村委会。[1]
2021年2月20日,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东肖街道上榜。
2014年9月30日,环境保护部授予东肖街道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东肖街道”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