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重庆市>彭水县

郁山镇

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行政区划

数据看郁山

郁山是重庆市彭水县管辖的镇,车牌渝,长途区号0409600,人口约4.32万(截至2018年),面积13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6个行政村(社区)

郁山镇概况

地名:郁山镇
隶属:彭水县
行政级别:
区号:0409600
车牌:
邮编:
区划代码:500243102000
身份证前6位:500243
面积:139平方公里
人口:4.32万人
人口密度:311人/平方公里

郁山镇,隶属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之驴》的故事发生地,地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连黔江区,南接保家镇、走马乡,西至芦塘乡,北邻联合乡,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驻地39千米, 区域总面积138.88平方千米。

宋嘉定元年(1208年),置玉山镇;明景泰元年(1450年),玉山镇因避讳更名郁山镇。截至2018年末,郁山镇户籍人口为43199人。 截至2020年6月,郁山镇下辖4个社区、11个行政村。

郁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梁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牛、山羊、家禽为主;工业以个体加工业为主。 2018年,郁山镇有工业企业2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郁山镇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郁山镇因该地濮人(苗族祖先)发现了西南地区两处流出地表的天然盐泉——郁山伏牛山盐泉而得名。

文物古迹

郁山镇已列入有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近十处,其中有黄庭坚衣冠冢、唐太子李承乾墓、贺龙德政碑、古盐井。

郁山镇建置沿革

宋嘉定元年(1208年),置玉山镇。

明景泰元年(1450年),玉山镇因避讳更名郁山镇。

1989年3月,三连乡并入郁山镇。

2001年6月,朱砂乡、清平乡的天星村并入郁山镇。

郁山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郁山镇地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连黔江区,南接保家镇、走马乡,西至芦塘乡,北邻联合乡,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驻地39千米, 区域总面积138.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郁山镇地处武陵山分支的中低山带,地势延绵起伏;地形分为丘陵、山区;主要山脉有连家山,境内最高峰大保顶位于大坝村,海拔1238.4米;最低点木鱼堡位于白池村,海拔254米。

气候

郁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6.8℃,极端最低气温-4℃(2010年1月15日)7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43℃(2007年7月23日);无霜期年平均315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7月最多。

水文

郁山镇境内河道属郁江流域,流域面积8.2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郁江、后灶河、中井河3条,总长21千米,河流总长度25千米,河网密度0.17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1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5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郁江,从连湖镇至彭水县,流经境内白池村、天星社区,长9千米,流域面积5.2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郁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5—6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2年5月,造成10人以上死亡,老街房屋皆被冲毁,沿河一带牲畜和庄稼均被冲走冲毁。

自然资源

郁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盐泉、煤、铁、萤石、重晶石、方解石等。

郁山镇经济

综述

2011年,郁山镇财政总收入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人均财政收入474.7元,比2010年增长12%。2011年,郁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366元。

2018年,郁山镇有工业企业23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郁山镇有耕地面积7.8万亩,人均1.9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5万亩,林地面积0.5万亩;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0.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5%,农业增加值0.1亿元。郁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为主。2011年,郁山镇生产粮食22659吨,人均0.6千克。郁山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红苕、花生、油菜、蔬菜等。2011年,郁山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3万亩,产量1890吨,其中花生92吨,油菜1798吨;蔬菜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4667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甘蓝、黄瓜、萝卜、胡萝卜、茄子、辣椒、四季豆、豇豆、莲藕、葱蒜,其中大白菜925吨,甘蓝61吨,黄瓜6吨,萝卜200吨,胡萝卜595吨,茄子42吨,辣椒3015吨,葱蒜79吨,四季豆273吨,豇豆134吨,莲藕53吨。郁山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牛、山羊、家禽为主。2011年,郁山镇生猪饲养量4.6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羊饲养量0.5万只,年末存栏0.3万只;牛饲养量0.5万头,年末存栏0.4万头;家禽饲养量24.7万羽,上市家禽17.7万羽;蜜蜂存栏6850群,产蜜216.3吨。2011年,郁山镇生产肉类2412吨,其中猪肉1875吨,牛肉245吨,羊肉28吨,禽肉264吨;畜牧业总产值0.4亿元。2011年,郁山镇水果种植面积0.2万亩,主要品种有柚子、椪柑、枇杷,其中柚子2.2吨,椪柑3.3吨。郁山镇渔业以养殖淡水鱼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1.5平方千米,渔业总产值3万元。

工业

郁山镇工业以个体加工业为主。2011年,郁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工业增加值2万元。

商贸

2011年末,郁山镇有商业网点405个,职工512人。2011年,郁山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65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89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

金融

2011年末,郁山镇有2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存款余额为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人均储蓄2500元;各项贷款余额0.9亿元,比2010年增长8%。

郁山镇风景名胜

郁山镇主要景点有飞水井、古盐井、贺龙亭等。

郁山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黔之驴》的故事发生地。位于渝东南与湖南、贵州接壤处,面积149.6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1.2万人。

  弯弯古盐道,静静石板街。置县两千年,建镇七百载。物华天宝,盐丹谱就辉煌史;人杰地灵,山谷吟出不朽篇。三江汇聚,闻夕阳牧笛,稻香两岸;四面交通,有小桥流水,物散八方。龙舟泛波,万人齐声起巨浪;狮舞腾巷,千盏宫灯不夜天。古井旧宅,秦砖汉瓦溢俊彩;老巷陈街,故酿新烹飘奇香。巴渝有古镇,凤凰栖郁山。

  -

  历史渊源

  溯源于上古,5000年前,当地濮人(苗族祖先)发现了当时西南地区两处流出地表的天然盐泉之一——郁山伏牛山盐泉,遂取水提盐,开始了郁山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夏商至春秋为巴国重要经济命脉,战国时期,郁山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群雄所觑,先后为楚、秦所掠,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置涪陵县,治郁山(以下所述之行政机构治所均设于今郁山镇);三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设涪陵郡;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置奉州,十年后改为黔州;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彭水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黔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黔中道,为唐十五道之一,领五十州;宋嘉定元年(公元1228年),因“盐泉流白玉”而置玉山镇;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因避讳(代宗朱祁钰即位)更名为郁山镇;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置黔彭军民厅,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四县。综上所述,郁山盐业开发利用史达5千余年,自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置涪陵县至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黔中道,郁山先后为县、郡、州(相当于地及行政机构)、道(相当于省及行政机构)治所所在地,历时近千年,自宋嘉定元年(公元1228年)置玉山镇至今,建制镇历史长达777年,千年古镇名副其实。

  -

  文化底蕴

  郁山因盐兴镇,5千年余年的盐业开发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郁山文化。“从煮盐、采丹、聚集人口,开发地方产业,到疏通水道运输,便是郁山地区文化的特点”(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当地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在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溶合、提炼,已深深地固化在以郁山为中心的广泛区域内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衍生出了盐丹文化、城镇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一系列文化种类。

  -

  盐丹文化

  漫长的盐丹开发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盐井挖掘、保护,卤水采集、提炼,盐水浓缩、蒸煮,食盐包装、运输的独特技术和炼丹工艺,制盐炼丹工具制造技术,盐泉保健功能研究,同时留下许多与盐丹有关的遗迹遗址和优美的传说故事。盐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其它产业的兴起,尤其是商贸、煤炭、运输、饮食、制造、建筑等产业,同时促成了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使各种文化相继产生。

  -

  城镇文化

  作为一座历史古镇,在长期作为区域行政、经济中心的特殊氛围中,在历代文人墨客(宋代黄庭坚受贬居郁山)和开明政务(民国时期贺龙驻军郁山)的推动下,郁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文化。在说唱艺术方面,产生了川戏坐唱(当地称“围鼓”)和大院说书(当地称“说怀书”)等新的艺术形式;在文学艺术方面,由于黄庭坚曾谪居于此,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他在郁山(当时称黔州)所写《竹枝词》中那“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名句,尤为众所乐诵。而唐朝文学大师柳宗元根据黔州的趣闻所作《黔之驴》,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在大师的熏染下,当地崇尚文学之风尤甚,历代著书立说者甚众,解放后,当地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孕育了不少文学、书法艺术家;在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更是产生了以端午龙舟竞渡(曾被授予省、地级龙舟之乡的称号)、元宵花灯狮舞为代表的群众参与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同时各社区纷纷成立腰鼓队、龙狮舞队,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高涨,成为当地有名的体育大镇,文化大镇。

  -

  饮食文化

  长期处于区域中心城镇,在盐业的推动下,城镇商业,尤其是饮食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以一大批特色食品的生产、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产生于清嘉庆年间的郁山擀酥薄皮厚馅,酥脆香软,食而不腻,曾为皇室贡品;产生于清乾隆年间的郁山晶丝苕粉,晶莹剔透,滑软爽口,蜚声南北;鸡豆花、三香、都卷子、糯米糍粑等更是美名远播的地方食品,深受当地民众和过往客商的青睐。

  -

  建筑文化

  盐业经济的强大支撑,使郁山为中心的大片区域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建筑风格。走马转角楼的四合院,高墙的土家大院,吊脚楼的苗宅,封火墙高耸的石街……木构的瓦房,雕花的窗棂,石雕柱础,花园古井,穿逗图纹,奇檐翘拱,明清气息,扑面而来。

  -

  民俗文化

  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溶合,共同创造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土家“摆手舞”和苗家“采花山”为代表的民族舞蹈,千百年流传不衰的苗家民歌和土寨山歌,具有鲜明特色的苗、土服饰,婚嫁、寿庆、丧葬、祭祀仪式,生产生活用品,构成了典型的郁山民俗文化。

  -

  交通状况

  郁山镇地处彭水县东北角、与黔江区和石柱县毗邻距彭水县城有47公里,国道319线和郁山河穿城而过,新渝怀铁路和二级公路贯通全境,交通方便。

  -

  文物遗址

  目前已列入各级0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近十处,其中黄庭坚衣冠冢、唐太子李承乾墓、贺龙德政碑、古盐井都十分珍贵,同时汉砖汉墓、历代碑刻、旧式建筑比比皆是。

  -

  自然风光

  自古以来,郁山这方水土便养育了一方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郁山人民,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朴民风,乡村到处呈现出一派悠然恬静,夕阳牧笛,鸟语炊烟的田园风光,城镇则展现出一派古榕依楼,小桥流水,童叟泳归的小镇风情。同时,郁山境内的三条各具特色的河流,更是形成了青山、秀水、奇洞、怪石于一体的郁山风光带,成为千里乌江画廊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

  经济潜力

  郁山镇在历史上曾长时间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仍然是全县的第一经济大镇,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制,使以传统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郁山经济一度削弱,但郁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秀美的生态资源,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在彭水县委0的领导下,郁山镇已提出了“打造旅游业,重振古镇风”发展口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定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思路,目前正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迎来古镇新一轮发展高峰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相信:古镇的明天会更美好!。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郁山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郁山镇地图

导航去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