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漕镇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行政区划
运漕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管辖的镇,车牌皖E,长途区号0555,人口约4.08万(截至2019年),面积6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10个行政村(社区)
运漕镇概况
- 地名:运漕镇
- 隶属:含山县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55
- 车牌:皖E
- 邮编:238000
- 区划代码:340522101
- 身份证前6位:340522
- 面积:69平方公里
- 人口:4.08万人
- 人口密度:594人/平方公里
运漕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地处含山县南端,东邻芜湖市鸠江区,南濒无为县,西接巢湖市。 辖区总面积68.5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运漕镇户籍人口40776人。
春秋,属吴地。1992年2月,撤区并乡,黄墩、海口2乡并入运漕镇。 截至2020年6月,运漕镇下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漕川社区。
截至2019年末,运漕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运漕镇历史沿革
东晋时,称蓼花洲,后又称中闸、漕川。
春秋,属吴地。
解放后,由临江县划回含山县。
1952年7月,运漕东镇和运漕西镇合并成立运漕镇,为县直属镇。
1971年,运漕镇公社划分为黄墩、海口公社。
1981年,运漕公社改为运漕镇,黄墩、海口公社改为黄墩、海口乡。
1982年,黄墩、海口2乡划归铜闸区。
1985年,划归运漕镇。
1992年2月,撤区并乡,黄墩、海口2乡并入运漕镇。
运漕镇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运漕镇地名因古代水运航道经过此地而得名。
裕溪河龙舟赛
裕溪河龙舟竞赛,从端午节开始至农历六月初六期间的五月初五、十三、二十、二十五和六月初六、十三、至农历五月二十,是约定俗成的划龙舟日子,也被称之为节贡。
文物古迹
运漕镇境内有万年台、东岳庙、三台阁、正觉寺、西徕庵、圆通庵、水阁凉亭、明代巢国公华高墓、藏书楼、百子桥、晏家桥(北魏曹操部将点兵桥)等。此外,还有天主堂、福音堂、同善堂、清真寺、无极道等宗教活动场所。这些文物古迹除正觉古寺为唐贞观二年(628年)所建,其余均建于明末、清朝和民国初年。
万年台建于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六年(1917年),位于镇大北门外(今运漕镇医院大院内)。民国初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这一伟大革命,由运漕镇各商号店铺捐资建造这座戏台,以标榜民国昌盛万年。金碧辉煌的万年台高十余丈,上下两层,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台顶为青铜所铸,四角风铃。台正中青龙抢珠空悬,投以金属币物即可滚动,活龙活现。台两旁对联镶嵌,台上方“现身说法”4个大字的横匾,为著名书法家鲍洁所书。万年台建筑规模是省内集镇戏台之最,此台因年久失修,已于1963年拆毁。
运漕镇地理环境
运漕镇地处含山县南端,东邻芜湖市鸠江区,南濒无为县,西接巢湖市。 辖区总面积68.56平方千米。
运漕镇地处平原坪区,境内除黄墩、桃岗等岗地外,其余均为平原。
运漕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雨量集中,夏季炎热多风,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6℃,1月平均气温0℃,极端最低气温-6℃;7月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40℃。
运漕镇境内河道有二级河流裕溪河,自西向东流入长江,河道长约53.6千米。
运漕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冰雹、台风、雷击等。洪涝四年一遇,历史上曾分别于1849年、1902年、1911年、1931年、1954年、1983年出现坪口溃破。雹灾也时常发生,最严重一次雹灾发生在2003年春节,造成3.5万亩油菜减产520万千克。2005年9月3日受台风“泰利”袭击,2.8万亩耕地被淹,损毁房屋307间,3万多人受灾。
2011年,运漕镇有耕地面积50400亩。
运漕镇经济
2011年,运漕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820元。2011年,财政总收入3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28万元,增值税323万元,企业所得税8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88元,比上年增长5.4%。
截至2019年末,运漕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2011年,运漕镇农业总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841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棉花种植面积15091亩,产量6036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0000亩,产量6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360头,年末存栏3500头;家禽饲养量48.8万羽。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有青鱼、草鱼、鳍鱼、帰鱼、鲫鱼、鲤鱼等十多种淡水鱼。2011年,渔业总产量7435吨,产值25786万元。
2011年,运漕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42%。
2011年,运漕镇规模以上企业11家,职工8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工业园区1个。
2011年末,运漕镇有注册工商户402户,从业人员897人,主要从事服装、家电、餐饮、理发、浴室、日用百货、粮油农资销售等行业。
2011年末,运漕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9.4%。
运漕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运漕镇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年近1500年。公元530年左右,南朝梁 武帝派东魏大将军候景引兵渡江,开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取名“蓼花洲”。三国时,曹操举兵伐吴,在这里屯兵,为行军作战和粮草运输之便,开挖漕河。明朝成化年间,运漕镇由河名衍化而成。
运漕镇总面积65.7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街道社区,总人口4.3万人,耕地面积29718亩。镇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盛产水稻、棉花和瓜果蔬菜。境内沟塘纵横,水源丰富,盛产鳜鱼、鲫鱼、黄鳝、对虾、河蚌和甲鱼等特种水产品。“三汊河螃蟹”肉嫩黄多,能在玻璃板上翻身,“松枝烤鸭”鲜美香脆,回味悠长,风味独特,久负盛名;“运漕”牌系列酒荣获国际金奖,国优精品,“胶股蓝”低度保键酒填补了国内空白。镇内有1所完中、2所初中、12所完小、3所幼儿园、4所卫生所、20个卫生室。文化广播、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自来水等城市功能应有尽有。运漕小学于 年获省示范学校,运漕医院经省卫生厅命名为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蓼花洲菜市场在全省乡镇中规模最大。
运漕镇地处含山南大门,历来为含南重镇。东临和县、南濒无为、西临巢湖,三县交界,四周环水。上通巢湖,下通长江,裕溪河、牛屯河将其环抱,素有“水乡泽 国”之称。镇内交通极为便利,塔运公路穿境而过,连接无为县境大江公路,直通芜湖;裕溪河擦身而过,直通长江,沟通五湖四海。千年古镇日渐兴旺,商贾云集,商贸繁荣,是和、含、无三县交界的商品集散心,被誉为“小芜湖”,历史上曾为安徽江北的大重镇之一。
2020年4月,运漕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运漕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21日,运漕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漕川佘氏祠堂
佘氏祠堂座东朝西,原为三进,一进在“文革”中被拆毁。现二、三进保存完好,尤以二进建筑考究,气势恢宏,其梁柱有镂雕、浮雕、彩绘人物、花草、禽兽、缠枝、祥云等图案,雕刻细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该……
运漕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含山县运漕镇西大街。时代为民国。2015年6月5日,运漕天主教堂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20米。……
向氏古民居
向氏古民居:位于含山县运漕镇小北门。时代为清代。2015年6月5日,向氏古民居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5米。……
李鸿章当铺
李鸿章当铺:位于含山县运漕镇西大街。时代为清代。2015年6月5日,李鸿章当铺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
“美人靠”古民居
“美人靠”古民居:位于含山县运漕镇漕川社区西大街38号。时代为清代。2015年6月5日,“美人靠”古民居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
薛瑞丰砻坊
薛瑞丰砻坊座东朝西,沿街一进三间木楼为铺面,后有数十间开放式作坊。建国前运漕镇商贸十分发达,凭借裕溪河这条黄金水道的特有条件,运漕镇成为当时合肥、巢湖连接芜湖南北货物商贸中转中心和集散中心。……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运漕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