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河镇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行政区划
洛河是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管辖的镇,车牌皖D,长途区号0554,人口约1.91万(截至2019年),面积2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0个行政村(社区)
洛河镇概况
- 地名:洛河镇
- 隶属:大通区
- 行政级别:镇
- 区号:0554
- 车牌:皖D
- 邮编:232000
- 区划代码:340402101
- 身份证前6位:340402
- 面积:22平方公里
- 人口:1.91万人
- 人口密度:856人/平方公里
洛河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地处大通区的北部,东邻上窑,南依舜耕山,西接田家庵,北临淮河。 行政区域总面积22.34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洛河镇户籍人口为19124人。
洛河古属寿春。西汉刘邦改九江郡为淮南国,洛河属淮南国。1984年12月,建洛河镇。 截至2020年6月,洛河镇辖8个社区、1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洛河社区。
2011年,洛河镇财政总收入111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96万元。 2019年,洛河镇有工业企业4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洛河镇辖区地名信息
洛河镇历史沿革
洛河古属寿春。
周贞定王介二十二(前447年),楚灭蔡,定都寿春,洛河随为楚地。秦寿春为九江郡治所。
西汉刘邦改九江郡为淮南国,洛河属淮南国。
1984年12月,建洛河镇。
洛河镇地理环境
洛河镇地理位置地处淮南市大通区的北部,东邻上窑,南依舜耕山,西接田家庵,北临淮河。 行政区域总面积22.34平方千米。
洛河镇地形分为河谷平原地和湖涧起伏岗地。
洛河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25℃,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22℃。无霜期年平均219天。年平均降水量为930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567毫米(1991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471.9毫米(1996年)。夏季雨水较多,平均占全年降水量的50%,春秋两季次之,仅占20%左右,冬季占10%。
洛河镇境内为淮河水过境客水及田东大涧沟地表水。
洛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水、霜冻、虫灾等。从1950~2007年的50多年间,洛河地区发生过大的水灾18次,洛河湾行洪6次,大的旱灾7次,虫灾2次。特别是1954年和1991年的洪水造成损失巨大。1991年全镇总受灾面积11195亩,占总面积的97%,受灾人口11784人,倒塌房屋1327间,损坏房屋1912间,缺粮人口达7465人,直接经济损失1547.2万元。
洛河镇经济
2011年,洛河镇财政总收入111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96万元。
2019年,洛河镇有工业企业4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2011年,洛河镇耕地面积8356亩。农业总产值8903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大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058吨,其中小麦2778吨,大豆26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4418亩,产量26750吨。
洛河镇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0515头,年末存栏6563头;牛饲养量1439头,年末存栏906头;家禽饲养量28.1万羽。
2011年末,洛河镇有个体工商户500多户。
洛河镇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历史悠久,清咸丰年间设洛河司,水陆交通、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清代出翰林3人、巡抚1人、举贡生员数十人,经济文化盛极一时。
辛亥革命后怀远西南地区划为五方,洛河是五方总局所在地,总局设在橛涧寺。后改洛河镇。民国19年(1930年)九龙岗矿煤矿开发,为解决煤炭和其他商品分流,古镇港口地位被田家庵所代替,洛河逐渐衰败。
洛河依洛河发电厂建镇,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1980年动工,1986年投产;远期工程为120万千瓦,生活设施配套。1983年编制洛河镇规划,确定城镇性质是以电力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镇。洛河镇已建成镇办企业有粮食加工、食品、衬衫、保温材料、橡胶、乳品、冶炼、化工、水泥预制、无线电等35个,从业人员4140人。1990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75元亿,其中农业为文化站、电影院、医院、福利院等设施。1983年镇东建铁路一条;1987年扩建洛河大道为三块板,快车道宽16米,分车绿化带各2米。慢车道5.5米,人行道6.5米,道路全长1940年米;两侧铺设直径500-1000毫米钢混结构排水管长2800米;装高压双挑30柱式-灯60盏;植行道树564株,分车带植长表花灌木;建公厕5座。1989年开辟了两条长800米的商业街,在两条街中心建一条长300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封闭式的“洛涧市场”。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洛河镇”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