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地名网>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龙亢农场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农场行政区划

数据看龙亢农场

龙亢农场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管辖的街道,车牌皖C,长途区号0552,人口约2万,面积未知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共分0个行政村(社区)

龙亢农场概况

地名:龙亢农场
隶属:怀远县
行政级别:街道
区号:0552
车牌:皖C
邮编:233000
区划代码:340321400000
身份证前6位:340321
人口:2万人

龙亢农场于1958年1月创建,位于怀远县境内,直隶蚌埠管理,307省道贯穿全境,场部东南距怀远县城35公里,东到涡河右岸3公里,埠(蚌)阜(阳)公路穿过场区,交通方便,同时龙亢农场是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安徽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徽现代农业与新农村研究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科技创新中心、安徽省文明小城镇、安徽省生态镇。

龙亢农场辖区地名信息

    龙亢农场建置沿革

    1949年时,烟袋湖地区已有30余年的开垦历史,由于灾害频繁,土匪骚扰,境内大部分土地抛荒。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围农民开垦了少量土地,但因土质瘠薄,远离村庄,多数废弃。当地民谣有:“烟袋湖,漏风土,砂礓窝,兔子不拉尿,茅草不发棵”。1957年,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开垦烟袋湖。1958年1月,正式筹建农场,省委任命孙家禹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工作;4~9月,先后接收怀远县的河溜,龙亢,尚庙3个乡16个农业社78438亩土地;蒙城县的阜庙,双涧2个乡4个农业社1.4万土地,合计9.2万多亩。农场将所属范围划成6个农业生产队,1个园艺队和1个窑厂;同年秋,农场下放怀远县领导后,将属于蒙城县的1.4万亩退还,又接收怀远县农林牧场褚韩湖的部分土地。1960年初,农场收归省农业厅管理。1962年5月,该场在天长县大圹圩建立分场,开垦3.5万亩(1964年大圹圩分场独立出去);8月,将原农业社的土地除代管的褚圩大队外全部退还;9月,怀远县所属潘湾,褚圩2个大队16个生产队4681亩耕地和1881人,正式划归农场代管。是年底,农场实有土地4万多亩,其中耕地3.28万亩。

    1969年11月,龙亢农场改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2师5团。1975年下半年,兵团撤销,恢复农场建制,成立5人组成的领导小组。1976年,行政领导机构逐步健全。1985年,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1987年,实行场长负责制。

    龙亢农场农村发展

    二三产发展情况

    农场工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五”末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建材生产为主的一批工业企业。目前,驻场企业已有15家,较大规模的有雁湖面粉公司、天鸿食品公司、水泥制品厂、铸造厂等,固定资产达1亿元,就业人员1200人。雁湖面粉公司是拥有4个子公司、日处理小麦700吨生产能力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通过“订单农业”、“托市收购”、“二代一换”,与周边农户建立“双赢”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40万亩耕地、10多万农户的农业生产。

    2008年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雁湖面粉公司共加工小麦77045吨,生产挂面8731吨,加工脱水蔬菜380吨,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工业增加值919万元,利润84万元。

    龙亢种业公司销售小麦良种660万公斤、“绿旱一号”水稻种80万公斤、新开发蒙9793 和濉科928大豆种3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020万元,利润175万元。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投资260万元的园区一期配套工程--主干道及上下水管网和供电照明设施已全面完成。由地方政府支持县供电局分期全额投资的10KV供电设施,一期投资已经完工。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500万元的生态养殖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育肥猪即将入栏;总投资1600万元的新型建材厂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产;投资1500万元的生物柴油项目已建成试产;箱包厂860万元工程启动保证金已到位,土地“招拍挂”后即可入园建设。这些项目的建成,对于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税收来源、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依托农场城镇的发展,民营企业经营特色更加突出,经营范围不断拓展。2008年末,镇区民营企业达23家,个体经营户2000多户,从业人数4016人,创利税850万元。

    城镇发展概况

    农场城镇建设从“八五”初期开始启动。10多年来,我们通过多元化融资、滚动发展,共投入3.8亿元实施城镇规划建设。目前,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道路硬化率达100%,并全部安装了路灯。供排水设施配套,环境绿化、美化建设初现成效,电话、电视、自来水的用户普及率均达95%以上,宽带网络进入居民家庭。镇区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办学,在校学生达4000余名,其中周边农民子弟85%以上。镇区有120个床位的医院一家,文体设施和各项生活服务设施也比较齐全。

    镇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年交易量达10万吨,粮食市场年交易量达50万吨,是安徽农村城镇中最大的单体粮食和生产资料市场。每天往返于农场城镇和周边10多个乡镇之间的客货运输车辆有100多车次,平均每天有1.5万人次参加集市贸易,日均交易额达200多万元。农场城镇已成为方圆9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集散地,也是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根据农场城镇发展的要求,我们请苏州科技学院和蚌埠设计院对农场原有的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农业8个分场的居民点规划为3个,通过规划引导职工到场部城镇居住,这样可节约土地2000多亩,同时也改善农业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城镇规划的修编,农场城镇由原规划2.5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体两翼、西园东区、四纵四横,绿化环绕”的城镇规划建设格局。

    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按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营建新农场居民小区,做大做强生产资料和粮食专业市场。近三年来,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投入城镇建设。完成了科教路拓宽工程和休闲广场、科技办公楼、幼儿园等项目, 11栋、286套新农村住宅楼工程已经交付使用,近500套新农村住宅二期和廉租房工程即将开工。

    为了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按照企业经营和社会职能的分离的要求,农场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市场、道路交通、环卫、治安、计生、民政等管理部门。下设4个居民委员会和一个物业公司,对居民小区进行规范管理。

    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农垦企业管理体制。为了加快集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农垦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怀远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了“怀远县龙亢农场产业集中区”,为农场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农场的经济和城镇建设列入怀远县发展规划,提供优先发展的机会;农场设立“创业园区”,鼓励当地农民进园投资创业等等。经过5-10年的优先发展,带动周边3个乡镇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怀远西部“大龙亢”经济板块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元月,龙亢农场又被批准为省级创业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场。

    2014年省政府近日正式批复同意原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安徽龙亢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龙亢经开区)新设立的龙亢经开区初步选址在怀远县龙亢镇境内,具体范围由国土、住建部门依法核定。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怀远县将继续依托西部城镇打造新的工业集群,将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全面融入园区建设发展,积极打造县域西部发展次中心。龙亢农场是国家24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唯一承担“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试验主题的试验区。近年来,在现代农业、产城一体、城镇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较好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蚌埠特色的“一场三镇”(龙亢农场、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现代农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根据规划,龙亢经开区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食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等产业,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龙亢农场未来发展

    (1)龙亢农场所辖范围内所有户籍人口将整建制农转非,并允许投资者、购房者迁入龙亢农场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鼓励人口向城镇转移。

    (2)规划建设长途客运站2个,公交线路6条,货运站场1处,预留一条蚌埠—怀远—龙亢轨道交通线路空间,建成内外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3)在老区和新区规划建设商业中心2处,老区以商业零售、特色餐饮为主,新区以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为主,打造皖北农贸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

    (4)高标准实施城镇开发和道路建设。

    (5)集中建设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并在各居住区配置各类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生活。

    (6)通过科学整合“一场两镇一乡”的行政资源,建设一支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

    龙亢农场农场特色

    农场以农业为传统产业,耕地面积3万亩。“九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00万元,不断提高农田基本建设标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含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农业农田格局,小麦、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亩均产量和效益分别高出周边农村25%和30%左右。农场坚持以良种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3万亩耕地已建成种子培育田,并在周边农村逐步建立了10万亩种子生产基地,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了30多万农户的农业生产,每年向社会提供良种1500万公斤,辐射面积100多万亩,年创社会效益近亿元。据统计,农场的良种推广、技术指导使周边农户每年人均增收500元。

    龙亢农场地名其他补充介绍

      龙亢农场,1958年1月创建.该场位于怀远县境内,场部东南距怀远县城35公里,东到涡河右岸3公里,埠(蚌)阜(阳)公路穿过场区,交通方便

      安徽皖垦食品集团(龙亢农场)地处怀远县西部,1959年10月建场,因紧靠有2000多年历史的怀远县古龙亢镇得名。占地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人,其中职工1850人。该场东邻蚌埠,西接亳州,分别与怀远、蒙城两县接壤。北靠淮河支流涡河,307省道自西往东穿场而过,洛阳-南京高速公路设有出入口。

      集团下辖10个农业分场,一个农业科研所;二三产企业有雁湖面粉公司、天鸿脱水食品公司、绿丰农资公司;参股皖垦种业等;代管2个农业行政村。

      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27.48万元,职均收入13984元,实现统一经营利润239万元(不含雁湖面粉公司和种业公司),实现财政收入200多万元。

      -

      农业发展概况

      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完善。全场有电力排灌站2座,二级提水站7座,防渗灌渠17公里,水泥晒场、仓储设施配套,还建有农用飞机场一个。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农田格局初步形成。全场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00余台(套),机械作业率95%以上。午季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现了飞机作业。种子清选线1条,烘干线2条,库容3000万公斤。农场设立了农科所,与安徽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了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中高级科技人才40余名。 飞机作业本场麦稻单产均高出周边农村20%以上,其中小麦亩均产量550公斤,一半面积超过600公斤,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子达1500万公斤。农场以3.7万亩耕地为原种基地,逐步发展周边乡镇10万亩繁育基地,带动周边200余万亩农田实现增产增收。

      农场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级联系点,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园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一期700亩示范基地项目已经启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安徽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科技创新中心均落户农场,4月12日,省长王三运、副省长赵树丛亲临我场,为皖北科技创新中心和安徽现代农业与新农村研究中心揭牌。以皖北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重点加强了与省农科院的合作,实施新品种联合开发。龙亢种业公司与创新中心合作开发了“绿旱一号”水稻良种,龙亢种业公司享有“绿旱一号”的全国独家生产经营权,品种覆盖皖豫苏近20个市县。小麦新品种新科系列、黄豆新品种皖豆28、濉科988、濉科928等,农场与省农科院承接国家小麦课题2个、大豆课题2个、水稻课题4个。

      近年,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技术交流,集成农业常规技术,简化生产方式。先后实施了小麦高产攻关、国家“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和作物秸秆还田等。其中,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被作为安徽省粮食丰产工程两季全程机械化的创新项目,午秋两季产量指标全面通过项目专家验收,示范成效显著,较好地发挥了农垦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农业卫星遥感技术,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为农业数字化打下基础。

      2008年全场粮食总产2850.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5671.6万元。其中小麦总产1621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大豆、水稻、玉米总产分别达302.9万公斤、440.5万公斤和74.3万公斤,平均单产分别达到150公斤、550公斤和500公斤。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龙亢农场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区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1-11-01,如果您发现“龙亢农场”信息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更新▷

    龙亢农场地图

    导航去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农场